新学期伊始,文学部翻译专业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课程。3月12日,深圳火星语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建涛老师走进课堂,为翻译专业22、23级学生带来了主题分别为“翻译项目管理”与“译后编辑”的行业前沿课程。此次活动是双方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行业专家授课,帮助学生掌握翻译项目管理的核心技能,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的最新动态。
聚焦实战:翻译项目管理全流程解析
课程中,向建涛老师以“翻译项目管理”为核心,系统讲解了项目管理的四大阶段——启动、计划、实施与收尾,并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了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点。例如,在启动阶段,他详细演示了如何通过多种工具进行文件预处理、字数统计及风险分析;在实施阶段,他强调了译员筛选与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并介绍了“T>E>P”(翻译、编辑、校对)的标准流程。
针对行业技术应用,向老师特别提到:“现代翻译项目离不开工具支持。通过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确保多语言项目的一致性。”此外,他还分享了机器QA与人工QA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客户反馈与投诉等实战经验,为学生勾勒出翻译项目管理者的完整能力图谱。
校企协同:培养行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火星语盟作为中国翻译行业五强企业,深耕语言服务领域二十余年,年均交付项目超20万项,服务语种达230余种,合作客户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向建涛老师在课程中介绍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如文档翻译、影视配音、DTP排版及AI数据标注等,并指出:“行业不仅需要语言能力过硬的译员,更需要懂技术、擅沟通、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校企合作课程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一线企业的运作模式,还通过真实案例模拟,帮助其理解项目经理、译员、审校、DTP专员等岗位的协作关系。参与课程的同学表示:“向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意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一项需要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风险管理和客户需求分析,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实战经验。”
深化合作:搭建产学融合新平台
文学部此次与火星语盟的合作是学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未来,双方计划在实习基地建设、语料库共享、技术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助力其职业发展。火星语盟代表向建涛老师也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期待:“我们希望通过校企联动,将行业最新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入课堂,同时为企业储备高素质人才,实现双赢。”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语言服务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文学部与火星语盟的此次合作,不仅为翻译专业学生打开了行业视野,也为产学融合提供了创新范本。未来,文学部将继续携手行业领军企业,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培养新时代语言服务人才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