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教研室开展“说应用型人才培养:解读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活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21浏览次数:10

320日下午,文学部翻译专业教研室在C307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说应用型人才培养:解读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研讨活动。翻译专业带头人周虹作为主讲人,向教研室全体教师系统解读了2021年、2023年及2024年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与核心内容,重点解读了2024版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聚焦修订背景,强化应用导向

周虹老师指出,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国标》和《指南》为依据,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社会需求及区域特色,历时两年完成三轮优化。其中,2024版方案特别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新文科建设”,新增“数字语言服务方向”,替换原“文化方向”,以适应数智时代翻译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修订过程中,教研室通过学生座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校企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确保方案紧贴市场动态,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涉外语言服务岗位。

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实践育人

活动详细介绍了2024版方案的课程体系架构——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拓展教育四大平台协同发力,新增《时政文献阅读》《英语演讲》《时政文献翻译》等课程,融入“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落实“三进”教学任务;同时,通过校企共建《翻译技术》课程,增设口笔译工作坊,拓展实习实践基地等举措,强化学生翻译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周虹强调,新版方案实践教学学分占比显著提升,旨在通过“校内实验室+校外项目”双轨模式,培养“双语能力强、跨文化素养高、技术工具熟”的应用型人才。

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国家战略

根据2024版方案,翻译专业毕业生需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能力、跨文化传播能力及数字语言服务技能,毕业后五年内能够胜任涉外接待、出版、商务、旅游等领域的口笔译及国际交流工作。周虹特别提到,培养目标紧密围绕“立足合肥、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定位,要求学生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此次“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团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也为翻译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注入了新动能。接下来,翻译专业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贡献力量。